跳到主要內容

2019台灣環島紀錄(下) Cycling Around Taiwan(2/2)








第五天,由花蓮經海線(非花東縱谷)前往台東,路線雖然長,但是相對簡單而直,因此我們打算好好休息後晚點再啟程,我便趁機在泡了一次澡,畢竟回到熟悉的高雄後,不知下次可以泡澡是甚麼時候。離開花蓮市之前,我們前往公正蒸餃,又點了八籠蒸餃(三人共享),吃的非常過癮,如果我哪天突然就衝去花蓮,很可能有一半的理由是因為這間店呢。可能是因為已經騎過了濱海公路和蘇花公路,台十一這條路雖然也是大山大海,但並沒有讓我那麼驚嘆,道路相較於前面兩條路寬了許多,幾乎整路都是雙線道,騎起來平穩順暢很多,精神也沒有那麼緊繃,沿路也是有漂亮海岸線和或晴或陰的雲相伴,但是在路途遙遠的消磨下,中間我們也休息了不少次。

第一個休息點是蕃薯寮休息區,小小的不大,旁邊有一間店在營業,在高點設置涼亭供人觀賞兩側山谷,如果走到道路邊緣往兩側看,不由得對平地勃然而起的山谷感到敬畏。兩側都設有走道可以沿著山壁往谷裡走,可惜時間並不多,沒有時間好好的去走走看。





接著的第二個休息點是新社梯田,這裡感覺得出來是高度經過規劃的小觀光區,可以看到許多稻草藝術,從基礎的稻草人,到各式各樣的茅草屋都有,而且這裡的稻米田間的道路規劃良好,相當適合在這裡拍一些網美照片。





過了新社梯田後,我們去了一個一般會在西半部嘉義去的行程,北迴歸線紀念碑,我們則是在東部去,可能算是大眾景點的關係,周遭停滿了各種遊覽車,還有各類小吃攤販,我們只有簡單拍個照就走了。接著途經八仙洞,八仙洞目前好像只剩下三個還是四個洞可以觀賞,抬頭看了看還要再爬上爬下,在時間體力以及情報考量下,我們便直接路過了,下次有緣在好好逛。

八仙洞不遠處便是三仙台,三仙台是我們預計行程上的大站,便下車用腳踏實的走過去。三仙台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地方,看起來像是在距離陸地不遠處硬生生長出一個島來,島上還有各種奇石分布,如果沒有特別去讀他的地質歷史,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在各種巨大的石頭上面還可以看得到屬於海漂植物的棕梠類植物,不僅讓人好奇,如果這些植物不是人為帶上去種植的話,這些岩石是否是從海平面上短時間受到造山作用而突然升高的呢?如果不是的話,這些植物在這裡究竟在經歷多少歲月風霜並傳宗接代,才有辦法在此時此刻待在如此高聳的岩石上呢?三仙台除了最顯著的奇石外,鄰近三仙台的海邊有著台灣少見易達的礫石灘,每顆石頭直徑平均約都有五公分寬,遍部了前往三仙台大橋的路上,十分新奇。走在路上往三仙台大橋望去,八個拱橋串起了陸地與彼方的岬角海灣,橋下是深沉玄黑的火山礫岩,岩石和海時不時就會激起大浪,花東山谷與三仙台上的奇石對望,雲在天邊明暗不定,霧則在山谷上跳躍,這裡大概就是開天闢地的地方吧。雖然來到了三仙台,但是我們並沒有前往三仙台燈塔,天氣狀況不太穩定,且要帶著老母親往上爬並不是很安全,這將會是下一次花東的復仇對象。




過了三仙台後,路面便逐漸平緩,大彎道出現的頻率逐漸下降,視野也越來越廣闊,不再被群山所阻掩,在雲霧下似乎看得到綠島的輪廓。到達台東,放下行李,便趕緊前往台東知名的阿鋐炸雞店排隊,雖然已經晚上八點過了吃飯時間,排隊的人潮依然非常驚人。等待是有價值的,這炸雞真的和日常常吃的知名連鎖速食店完全不一樣,裹的炸粉不多,脆嫩多汁,不愧是新鮮特選的雞肉。吃完炸雞後則是七里香水煎包,是一間只有晚上開的水煎包滷味店,水煎包價格稍微貴了一點但是大小足足大了一點五倍,而且內餡十足,口味層次豐富。水煎包之後則是去逛台東觀光夜市,可能是因為前面逛過花蓮那樣優秀的夜市了,台東觀光夜市相對來說又小又沒甚麼特色,一路逛下來並沒有買甚麼東西。在台東的行程就是一路吃吃吃,今日已晚,待明日繼續吃。

環島第六日,慵懶的起了床收拾行李後我們前往只有台東才有的藍蜻蜓速食店,早上一早前往竟然就已經排到二十幾人,開店不到一小時單號已經破百。這間店也是知名在炸雞好吃,所以點了炸雞套餐來吃,和昨日的阿鋐炸雞相比,難以決定孰優孰劣,都是皮薄而鮮嫩多汁。炸雞之後則是去吃榕樹下米苔目,以傳統的米苔目而著名,排隊人潮也是很驚人,我們只有點一碗乾麵和一碗湯麵來吃。不愧是名店,這可能是我吃過看起來樸素,但是最好吃的了不論口感、味道或是豆芽菜的襯托,讓我害怕回到高雄後,我還有沒有辦法吃的下一般的乾麵呢?在炸雞和麵之後則是吃冰,濟州冰舖是我們這次的目的,他的濟州雪花冰則是頭號目標,使用大量五穀粉、麻糬、紅豆等配料覆蓋在雪花冰上,使得這個冰不同於一般冰,吃起來會有點乾乾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五穀純熟的香味。在台東不斷的吃的旅程,也在此告一段落,將前往最後一個住宿點---墾丁。



台東前往墾丁的路相當漫長,路直而寬,雙線道偶有維修,左側是寧靜而無限延伸的海岸線,右側有時是山丘,有時是岩壁,而這段路上最特別的就是山洞非常的多,才剛出山洞呼吸新鮮空氣沒多久,另一個便接踵而至。不斷重複的燈光以及輪框和路面的響聲十分催眠,在有點危險的精神狀況下我們騎到了多良車站,一個最靠近海的車站。上去多良車站前必須先把車停好,上面的道路僅供居民使用,在爬了三個坡轉了兩個彎後終於來到多良車站。我十分失望,到處都充滿過度商業化的氣息,攤販、遊客以及意義不明的打卡點,還有破壞整體一致性的奇怪建築架構,都使得多良車站不像我過去聽聞的那樣美麗。離開多良車站後便是一路前往墾丁。




在過了台九的尾端來到了台二六,景色從海岸線與山壁變成海灘與丘陵,靠陸一側明顯變的平緩許多,並且漸漸有民宅、農田,偶爾也會突然冒出一座小山丘來。海岸的風非常喧囂的吹著,當太陽漸落之時,我們停下來看看在東部很久不見的夕陽,一脫下安全帽,髮絲便隨著風一同抓狂,在西部海邊讀書的我雖然看慣了夕陽,但是在旅途即將結束之時所見,便有些格外感慨。



在太陽落入雲朵的懷抱後,我們到達位於墾丁南灣的住處,放下行李,前往墾丁大街覓食。在看了各種媒體報導後雖然對墾丁大街的物價有所概念,但是實際上看到還是十分嚇人,幾乎是高雄夜市的兩倍,最後我們沒有選擇任何墾丁大街的食物,而是吃旁邊的一間連鎖牛排店來結束這一天的飢餓。

環島最後一天,我們特別把鬧鐘設的早一點,好趁太陽不大的時候去南灣海邊玩水,對於在海邊學校讀書,體育課又有海上活動的我來說,大海沙灘一點都不陌生,我甚至可以徒手堆出半尺高的精緻沙堡,不過對於我的家人來說他們可能好幾年都沒有嘗到海水的鹹味了。雖然有攜帶泳衣準備下海,不過浪的狀況並不適合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過度深入,所以我們只有讓身體浸浸海水,而沒有租借衝浪板等器具。在與沙灘相處兩小時左右後,我們便趕緊上岸,好趕在退房時間前完成身體的沖洗並收拾行李,前往最後的南極點---鵝鑾鼻。

鵝鑾鼻的南極點是一個開放的地方,只要停好車,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可能是因為在本身就很熱門的墾丁的關係,前往南極點的人也非常的多。不過令我不解的是,前往該地區的路面明明就是已經開墾過的平坦次生林,但是步道卻規劃的非常彎曲,而不是直線過去,令人費解。在南極點拍拍照欣賞風景後接著便前往鵝鑾鼻燈塔,不過我們並沒有到達燈塔,因為種種令人不悅的原因。首先是停車場的規劃,停車場位於燈塔園區入口有好一段距離,而這段距離則到處都是攤販,讓人不僅猜想,是不是為了攤販利益,刻意把路線設計的那麼遙遠,將整個燈塔包圍起來。在走過重重攤販到達入口後,才發現整個燈塔是又被包圍起來的園區,需要另外付費才能夠前往,而且進入園區後還要再經過超級長一段路才能到達,炎熱的天氣加上疲勞的身體,這導致我們非常不耐煩,最後我們並沒有打算前往燈塔,難怪墾丁會被說是過度商業化的地方,整體的設計考量非常缺乏讓旅客舒適的考量。



在經歷不樂的觀光體驗後,我們加緊腳步離開墾丁,氣象資料顯示下午的天氣狀況不會太晴朗。果然我們在離開台二六接台一線後不久,就開始下起了狂風暴雨,如果是平常我早就躲去躲雨了,但是現在的我們歸心似箭,儘管雨滴打在手上有如蜂螫,也要穿起雨衣衝刺回家。屏東的景色主要是一望無際的田和田,遠方有幾座山作為點綴,頭頂上的烏雲則毫不留情的降下大雨。到達屏東市區後,我們先是前往一間知名的蛋糕店,好好享受一下下午茶,香醇而口味層次豐富的起司蛋糕瞬間洗淨前面被不愉快體驗所打擾的心,而大雨也早已習慣。吃完下午茶後,就要去在屏東一定要做的事,買一整隻萬巒豬腳來吃,我們前往的是海鴻豬腳,最正宗的萬巒豬腳店,挑了一隻大小適當的豬腳一秤,六百,接著這隻豬腳就上了沾板,被廚娘熟練的分解為大骨、邊肉和我們熟知的豬腳三部分一一裝入袋中,使得我對回到家裡又多了一份期待。離開屏東市後,大雨仍偶爾會突然出現,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了,心理隨著離家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於悅,我忍不住便開始吹起了口哨。進入高雄市區,道路寬直方正,路面邊線停滿了違停,熟悉的城市在此時此刻看起來如此陌生,不知道是累了、倦了還是我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呢?

這趟旅程看見大山大海與美景,從新認識台灣的地理環境之外,也開啟了我的味蕾,過去的我幾乎只分得出來難吃和還不錯,現在的我至少分得出來炸雞、蒸餃、拌麵可以好吃到甚麼程度。除了感官可以直接接觸的,我也體會了不少抽象知識實踐,比如宜蘭的機車很多都會裝風鏡,使他們長途騎乘交通可以舒適一點;台灣治安真的不錯,我們好幾次行李是直接放在腳踏墊上,逛完景點回來都依然安好;觀光的設計,可以讓一個地方非常舒適又漂亮,也可以讓一個地方雖然本質優良,卻讓人厭惡不舒服。長途的騎車讓我清楚的意思到自己的意志力究竟可以維持多久,學習到該在甚麼時候休息,該如何挑整飲食和作息來增強意志力。這趟旅程下來,除了這些,又還有甚麼我說不出來的變化正在發酵呢?

全文完

後記
沒想到這篇遊記花了我整個禮拜的空閒時間才把他寫完,足足七千字,不斷出現新的美景讓我詞窮,也有可能除了詞窮外,是不是當下沒有把感受寫出來,回想的時候就已經疲乏了呢?
這趟旅程最可惜的是在不斷出現時間不夠充足而無法逛完景點的狀況,雖然環島本來就是挑戰而不是遊玩,但若下次環島,應該會設定為十天好充分的在每個點駐足,好好的拍照,好好感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脊椎動物觀察:標本製作-雞

  最後一堂普生實驗課,要做的是將一隻脊椎動物吃的乾乾淨淨,然後在把他的骨頭拼起來。教授一開始開出的菜單有:雞、魚、青蛙,而我們選擇雞。雞的樣本來自costco烤雞,有頭,但沒有跗蹠骨及腳趾(雞爪)。 前視圖    使用工具 1.解剖刀 2.雕刻刀 3.鑷子 4.強力膠 5.鐵絲 6.竹筷 7.雙氧水(35%&50%) 8.噴瓶 9.吹風機 骨骼製作: 1.去肉漂白 我們在吃完雞之後,將其骨頭分類,變直接泡入雙氧水內,使其肌肉蛋白質被氧化而鬆弛,泡至隔天,我們變將其撈出來,使用解剖刀、雕刻刀、鑷子,將其殘餘的肉去除。重複泡雙氧水、去肉、噴雙氧水、去肉的動作,直到其乾淨為止。 2.組裝 將漂白去肉完成的骨頭使用吹風機吹乾,接著依照文獻所製做的模型,將分離的骨頭一一接上,脊椎骨使用鐵絲將其串起來,胸腔的部分使用竹筷來加強固定,其於部分使用快乾膠黏著,依照其軟骨位置,組裝成型。 俯視圖 側視圖(標示骨骼) Bird Skull Collection(2014)(accessed on 2016/1/17) How-to-wiki(2008)Make a Chickensaurus Skeleton(accessed on 2016/1/17)

大學雙主修心得分享(中) My experience with taking a double Major(2/3)

目錄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上 ) 一、 選擇雙主修的原因        二、 雙主修多忙      三、 雙主修相關規定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中 ) 四、 雙主修的優勢及劣勢        五、 雙主修的迷思       六、 雙主修該做的準備 七、其他雙主修相關規定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下 ) 八、 如何面對學業    九、 時間及壓力管理     十、 總結建議 四、 雙主修的優勢及劣勢 優勢: 1.       在跨領域、研究所及履歷 在這些方面,雙主修因為有個學校認證的雙學歷所以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申請研究所推甄,尤其是跨領域的研究所時有優勢。 2.       學習兩種知識系統 以我自身來說,生物科學系是屬於理學院的科學知識體系;機械工程則是工學院的工程實務體系,兩者的知識架構不太一樣,學習兩種知識系統可以讓思考模式更加有彈性。即使雙修的兩個科目相近,也可以發現不同學系對於同一知識領域的切入觀點可能截然不同。 3.       安排與規劃 想要完成雙主修學業,必須要學會提前調查各種資料,並且把這些情報資料整理和規劃,才能夠讓自己的學業做適當的安排及規劃,而這些習慣將非常有助於未來各種工作。 4.       勇於挑戰的習慣 雙主修龐大的課業壓力無疑是一種挑戰,常跑步的人做事情會更有毅力,而當成功挑戰之後便會習慣去挑戰,這會是一個非常具有優勢的習慣。 劣勢: 1.       超級累 2.       社交發展 因為課表會排的超級滿,當同屆朋友出去玩的時候,想跟著出去完卻會不得不面對自己早上有課下午也有課的狀況,即使周末或晚上沒課,也要擔心功課寫不完或是考試還沒複習充足,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自然難以發展社交。 3.       壓力極大 由於課業量非常大而且安排緊湊,幾乎意味著任何一科被當掉都會導致更加延畢,這使得壓力非常大,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紓壓習慣才能適當對抗。 4.       超級累 6.       延遲畢業且難以其他計劃 由於所需要修的學分數非常多,所以非常有機會延遲畢業,而這會導致如果有出國交換、遊學、五年學碩等計畫極難同時擁有,但如果兩系相近的話還是有機會在四年內準時畢業。

大學雙主修心得分享(上) My experience with taking a double Major(1/3)

我於2015年至2020年在中山大學完成雙主修學分( 生物科學系雙主修機電與機械工程學系 ),總計使用9個學期修了213學分,撰文時為 大五即將畢業的中山地縛靈, 由於兩個主修課程學分都已修完,且還算混得不錯都有 Pass ,所以去年有幸受到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邀請進行雙主修的心得分享,分享前做了不少功課及整理資料,想說把這些資料分享給任何考慮雙主修的人來參考,因此整理成了一些心得想跟大小事的各位分享,期盼各位沒事請不要踏入這個深坑。 目錄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上 ) 一、 選擇雙主修的原因        二、 雙主修多忙      三、 雙主修相關規定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中 ) 四、 雙主修的優勢及劣勢        五、 雙主修的迷思       六、 雙主修該做的準備 七、其他雙主修相關規定 雙主修心得分享 ( 下 ) 八、 如何面對學業    九、 時間及壓力管理     十、 總結建議 一、 選擇雙主修的原因 我選擇雙主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非常清楚我自己想要讀甚麼書,做甚麼研究,我在高中時就非常確定自己想要走醫學工程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研究,因此大學的第一志願是 OO 大學的醫學工程學系,但是結果就 … 。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就自己開路,所以我便選擇同時具有生物科學及機械工程的中山大學來就讀,使用雙主修的方法來獲得我本來應該在醫學工程系裡面所該獲得的知識領域,並且在研究所推甄錄取醫學工程研究所。 二、 雙主修多忙 簡單的說就是忙到爆炸,這邊我直接以我分享大學時期的課表及生活來敘述較為具體。 大一 18+19 學分 生科系大一有一門實務課程非常的操,在大一時期就要做小專題,我常笑稱他是一門 15 學分的課程,常常熬夜做報告及實驗,但其他課程內容主要是高中課程的延伸,並使學生熟悉英文教科書及大學上課方式,除了專題外的課業壓力並不大。大一下我亦修了同一老師開的課程,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硬,但也是相當紮實的一門課程。在課外活動方面,我上學期有參加系上排球隊及射箭社,但下學期時即放棄社團和系隊,下學期則是當任系上迎新相對輕鬆的工作人員,及參加校外的活動規劃。      大二 24+24 學分 大二開始課業就開始加重了,如生化、機化、組織解剖、統計,由於要盡早修完生科系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