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脊椎動物觀察:標本製作-雞

  最後一堂普生實驗課,要做的是將一隻脊椎動物吃的乾乾淨淨,然後在把他的骨頭拼起來。教授一開始開出的菜單有:雞、魚、青蛙,而我們選擇雞。雞的樣本來自costco烤雞,有頭,但沒有跗蹠骨及腳趾(雞爪)。 前視圖    使用工具 1.解剖刀 2.雕刻刀 3.鑷子 4.強力膠 5.鐵絲 6.竹筷 7.雙氧水(35%&50%) 8.噴瓶 9.吹風機 骨骼製作: 1.去肉漂白 我們在吃完雞之後,將其骨頭分類,變直接泡入雙氧水內,使其肌肉蛋白質被氧化而鬆弛,泡至隔天,我們變將其撈出來,使用解剖刀、雕刻刀、鑷子,將其殘餘的肉去除。重複泡雙氧水、去肉、噴雙氧水、去肉的動作,直到其乾淨為止。 2.組裝 將漂白去肉完成的骨頭使用吹風機吹乾,接著依照文獻所製做的模型,將分離的骨頭一一接上,脊椎骨使用鐵絲將其串起來,胸腔的部分使用竹筷來加強固定,其於部分使用快乾膠黏著,依照其軟骨位置,組裝成型。 俯視圖 側視圖(標示骨骼) Bird Skull Collection(2014)(accessed on 2016/1/17) How-to-wiki(2008)Make a Chickensaurus Skeleton(accessed on 2016/1/17)

四、解剖前的了解-鳥類解剖歷史與方法

鳥類解剖歷史        關於鳥類的解剖學,一直以來學者們都只有研究各種鳥類局部的肌肉、骨骼和神經等。直到V icq d'azir 在 1772~1778 年間發表了幾篇重要的整合性論文,並介紹了肌肉的命名來源及方法,使鳥類解剖文獻更完整。其後 Meckel(1825) 、 Owen(1835) 、 Klemm(1864) 等人也陸續發表數種鳥類的肌肉結構論文,使鳥類歷史發展更多元。 近代 Hudson (1937) 收集了 18~19 世紀的幾位學者所做的研究,出版 Studies on the muscles of the pelvic appendage in birds 一書 ,將鳥類主要肌肉的分布狀況、外型及特徵詳細地統整。我們所參考的文獻就是 Holmes (1963 ) 根據 Hudson 的統整再進行更細部的研究後所繪製的雞腿解剖構造圖。 Holmes的解剖 方法                 E. Bruce Holmes (1963 )曾調配由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福馬林所組成的防腐液(比例如圖)注入主要的肌肉塊,這種防腐液的優點除了有很好的保存作用外,樣品不會有福馬林的刺激性氣味,且能夠柔韌組織。  Holmes 通常同時解剖兩個到三個樣本,並比對前人的研究,如此便可減少因個體差異或操作失誤所造成的誤差,肌肉較小的部分則用解剖顯微鏡觀察。

雞腿的肌肉-形態與功能-雞腿解剖

    學期到了尾聲,而我們的專題也從只有方向變成了有理有序的報告(儘管漏洞百出)。此文結合各部分文章超連結。 這是我們最後實際的ppt配合口頭報告,其資料量較大的內容及動畫,請至部落格上觀看。 觀看動畫模擬請點此 一、動機-仿生機械-從雞腿解剖開始 二、甚麼是仿生?仿生機械又是甚麼? 三、仿生干解剖甚麼事阿?要了解甚麼? 四、解剖前的了解-鳥類解剖歷史與方法 五、解剖前的了解-雞肉命名的規則 六、實際解剖 七、結果呈現 1.總覽 2.外側肌肉 3.內部肌肉 4.內側肌肉 5.肌肉結抗  6. 動畫模擬:走路/跳躍 八、討論 參考文獻: 1. Alexander (2004) J Anat. 204 (5) : 321–3302 . 2.Falkinghama & Gatesy(2014) Proc Natl Acad Sci 111 (51) : 18279–18284 3. 3.Holmes (1963) Univ Kanasa Publ us Nat Hist 12 (9) : 363-474 4. 4.Hudson (1937) Am Midl Nat 18 (1) : 1-108 5. 5.Anthony & Lucia (2001) Auton Robot. 11 : 221-226 6. 6. Fratzl(2007) Inter Face15 (4) : 637-642 . 7. Breslow  (2009) J Bio Che   284 : 1337-1342. 8.Samuel et al(1843) First-book of natural history:Prepared for the use of schools and colleges.840.pp. 9.Colville & Bassert(2015)Clinic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for Veterinary Technicians. 637.pp.

八、討論

模擬上的缺失 我們模擬的動畫有些部分不真實: 1.爪部有明顯的不協調,當其抬起時,因該會自然放鬆而垂下 2.爪部著地時,其爪部會受力而張開。 3.腿沒有外翻及內收。 而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為: 1.只考慮主要做功的肌肉,沒考慮平衡用的肌肉。 2.動畫製作技術不佳,無法製作細緻的動作 推測實物模型 若使用我們目前的資料去建構機械的話,在平面上可行走,但是要是在真實的野外行走或是讓其受力,一定會不平衡而摔倒其原因為: 1.其腿部肌肉共有42條,而我們實際上考慮的只有20條,忽略了許多平衡用的肌肉,以及連接肌肉間的協調性肌群。 2.缺乏活體測試,以提供其實際施力大小、力矩、角度、作功量及時間等數據,無法建構物理引擎。 雙足類 bipadalism 為了討論我們模型上的缺失,我們查群了bipadalism(雙足類)的相關資訊。 人類、鳥類、部分靈長類、袋鼠、部分蜥蜴及蟑螂(在跑步狀態下),是使用後肢進行跑步與行走的生物,其移動模式稱之為bipadalism(雙足類) 雙足類在跑步和走路時,其兩隻腳以半個週期差運行,若其週期差小於0.5,則會認為是跳躍性移動(比如麻雀)而雙足步行的步間距和脛骨有特定關係,以人類來說步間距約是小腿(脛骨)長的0.54。 以人類為例 人類的步間距大至從0.2~0.73,當其為0.2時,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行走,反之0.73時是快步行走。 而雙足類的移動速率在經過Alexander RM.(2004)的研究發現,其和身體質量及基礎代謝率成線性關係: 代謝率/體重 = A +B(速度) A和B根據物種,有不同的常數,因此若我們可以得知此生物的活體體重及代謝率,即可求出其移動速率,並根據其移動速率及步間距和脛骨比,來更加完善的模擬。 結論 若要製造出更加精密的仿生機械,對於其細小肌肉的平衡協調功能必須要分析清楚。 解剖確實可以有效了解肌肉的構造和功能,但若要實際模擬其動作,必須要觀察及測試活體 ,才可得到更精確的結果。

花的解剖

朱槿的解剖:                                                                                                                                                       花瓣的集合詞:花冠  (corolla)                                                     萼片的集合詞:花萼  ( calyx ) 完全花是指一朵花同時具有花萼、花冠 、雄蕊和雌蕊四個部分,若缺少任何一部 分 , 就 稱為不完全花。 上位花 ( Epigynous flower):  花瓣和花萼著生於在子房上方的花 。 下位花 ( hypogynous flowers ):  花瓣和花萼著生於在子房下方的花 。 子房上位花(superiors ): 子房長在花瓣和花萼上方的花 。 子房下位花 (inferiouus) :  子房長在花瓣和花萼下方的花 。 由上圖可知,朱槿是完全花 ,且 朱槿的花瓣和花萼著生於在子房下方,為下位花 ( hypogynous flowers ) 或子房上位花(superiors ) 。                                                          John Gilbert Baker (1877)    Flora of Mauritius and the Seychelles : 12-20.pp

六、實際解剖

地點: 普生實驗室 器材: 解剖剪、解剖刀、鑷子、手套、托盤、相機、腳架、雞腿                              我們一共解剖了4次共6隻雞腿 ,每次約5~6小時 ,一人主刀 ,一人幫忙輔助 ,一人操控器材並 拍攝 ,每次輪流  : 第一次是練習 , 並試著依文獻位置解剖(雞腿散花) 。 第二次是生雞腿全肌肉解剖 , 及生雞腿與熟雞腿的比對 ,比較兩種雞腿在解剖上的差別和形 態上的差異 。 兩者的差別為   : 1.肌肉的牽動   : 熟雞腿肌肉組織被破壞無法受力變形 。 2.肌肉的辨識   : 熟雞腿肌肉束收縮 ,以致肌肉變小 ,且 無法辨識肌肉群 。 3.脂肪組織 (在雞腿肉外的肌肉膜)  :  熟雞腿肌肉外的肌肉膜消失 ,較容易用刀子劃開 。 而生雞 腿 肌肉則否 。 第三 、四 次節剖是功能上面的驗證與測試 ,以做出動畫並模擬動作 。                                                                                         我們下刀的位置 :                              在 解剖時 , 觀察肌肉間的肌外膜 ( epimysium ) 來區分各條肌肉                                                                        而後 , 我們將分離的肌肉比對解剖構造圖依  : 1.外型(細長、粗薄、分岔等) 2.肌肉排列的相對位置(左右、  內外 等 ) 可區分出各條肌肉的專有名詞 並驗證其功能                             在辨識出肌肉專有名詞後,我們使用蟲針標記肌肉 ,以便後來確認 。

6.動畫模擬 走路/跳躍

  我們將觀察到的肌肉位置分佈及功能整合,再配合骨骼的運動,並用動畫模擬:               1.行走       2.跳躍/起飛 參考動作: 觀察影片Falkinghama & Gatesy(2014)所拍,我們發現其腳有一個固定的週期,而兩隻腳相差 半個週期,步間距約是2.5個股骨長。 單一週期 1. 脛骨前肌 彎曲 跗蹠骨 2. 股外側肌及脛骨前伸肌 將 股骨 些微抬升    使 脛骨 伸直 跗蹠骨 向前 4. 內外腓腸肌 伸直 跗蹠骨 踏出步伐 5. 小腿內外側屈肌 收縮使 脛骨 以下回歸 6.回到動作1 此為根據觀察,重複數個週期,並將兩隻腳以半個週期差及每步2.5個股骨長所模擬的走路動畫 走路 動畫exe下載點 接著為跳躍的模擬動化 1. 小腿內外側屈肌 及 脛骨前肌 收縮使腿微蹲 2. 內外腓腸肌 及 股外側肌及脛骨前伸肌 劇烈收縮,使肢體向下施力,跳躍起來 跳躍 動畫exe下載點

5.肌肉結抗

  根據文獻查詢,所有腿部的肌肉有42條,而我們主要鑑別出來的只有20條,在這些肌肉之中我們又將其主要的肌肉獨立出來分組,伸肌與屈肌即是結抗關係。 1.脛骨伸屈 其主要依靠脛骨前伸肌,股外側肌來伸直,以小腿內外側屈肌來彎曲。 伸      脛骨前伸肌                        股外側肌   屈 小腿外側屈肌 小腿內側屈肌                              2. 跗蹠骨伸屈   其主要依靠脛骨前肌伸直,內外腓腸肌使其收縮。 伸 脛骨前肌    屈 外腓腸肌   內腓腸肌           

4.內側肌肉

小腿內側屈肌 flexor cruris medialis  功能與小腿外側屈肌相似,收縮時使小腿(脛骨)彎曲 棲肌 棲肌 a mbiens 相當重要的肌肉,收縮可使整條腿伸直,為跳躍/站立時非常重要的肌肉。 (註:影片中棲肌以十分脆弱,因此一拉就斷了) 內收深屈肌 adductor profundus 收縮時使盆骨與股骨相對移動 內腓腸肌 gastrocnemius pars interna 功能與外腓腸肌相似,收縮時使跗蹠骨伸直。 脛骨節內 肌 femorotibialis internus 收縮時使腿向內收縮

五、解剖前的了解-雞肉命名的規則

在解剖肌肉前,我們必須先知道肌肉的名稱,才能正確的解剖 。 若是想翻譯其專有名 詞, 就有必要先了解 它的命名規則,這有助於讀取文獻和觀察它的位置與同源性。 肌肉的命名是先名詞再形容詞,並分成以下四個小點: 1.Action:伸(extend)、屈(flex)等動作功能,以作為專有名詞中的一部分。 如:小腿內側屈肌( flexor cruris medialis) 。 2.Size:長肌(longus)、短肌(brevis)等尺寸或大小,以作為專有名詞中一部份。 如:腓骨長肌( peroneus longus) 。 3.Location:肌肉的命名依其附近骨頭、起源或連接的骨頭來命名。 如:股外側肌( vastus  lateralis ),vastus指的是股骨(大腿骨),此塊肌肉是股骨附近的 肌肉 , 並依此命名。 4.Number:依肌肉的起源的順序來命名肌肉 。 如:第二、三趾深屈肌( flexor perforans et perforatus digital ii ;et 是表示某寫在其後 狀態之 用詞) 。 常見專有名詞介紹: 專有名詞 中文 flexor 屈肌 anticus 前 extensor 伸肌 tibialis 脛骨 medialis 內部 fibularis 腓骨 interna 內側 vastus 股骨 lateralis 外部 cruris 小腿 externa 外側 gastrocnemius 腓腸 longus 長肌 digital 趾 brevis 短肌 而這裡我們要特別說明medialis和interna的差別:                                                                Interna(紅)   Medialis(黃)  Interna指的是兩腿之間的內側部分 ,而 Medialis指的是在內部裡面 。

3.內部肌肉

股外側肌 vastus lateralis pars lateralis 包圍於股骨外側,收縮時使小腿(脛骨)伸直 脛骨前肌 tibialis anticus 位於脛骨前方,收縮時使 跗蹠骨彎曲。 第二趾深屈肌 flexor perforatus digiti(II) 第三趾深屈肌 flexor perforatus digiti(III) 第四趾深屈肌 flexor perforatus digiti(IV) 三條肌肉的功能都相似,收縮時使趾部彎曲。因此只做一統一動畫,其運動較特殊有趣,拍了較多影片。

三、仿生干解剖甚麼事阿?雞腿?

若要讓仿生機械可以有效發揮預期的功能,那就必須弄清楚骨骼與肌肉的關係和功能 。 我們想藉由解剖的方法分析肌肉與骨骼的關聯,以增加觀察的精確度。 為何選擇腿部來進行實驗呢? 相較於手臂,選擇用腿部的原因有: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動作較簡單 2.肌肉較粗大 ( 人體3D360度模型 )  至於選擇使用雞來做為樣本的優點有: 1.購買處理方便也較常見 2.大小適合一般實驗室操作 3 .可參考文獻 較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