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2019台灣環島紀錄(下) Cycling Around Taiwan(2/2)

本篇延續  2019台灣環島紀錄(上) Cycling Around Taiwan(1/2) 第五天,由花蓮經海線 ( 非花東縱谷 ) 前往台東,路線雖然長,但是相對簡單而直,因此我們打算好好休息後晚點再啟程,我便趁機在泡了一次澡,畢竟回到熟悉的高雄後,不知下次可以泡澡是甚麼時候。離開花蓮市之前,我們前往 ” 公正蒸餃 ” ,又點了八籠蒸餃 ( 三人共享 ) ,吃的非常過癮,如果我哪天突然就衝去花蓮,很可能有一半的理由是因為這間店呢。可能是因為已經騎過了濱海公路和蘇花公路,台十一這條路雖然也是大山大海,但並沒有讓我那麼驚嘆,道路相較於前面兩條路寬了許多,幾乎整路都是雙線道,騎起來平穩順暢很多,精神也沒有那麼緊繃,沿路也是有漂亮海岸線和或晴或陰的雲相伴,但是在路途遙遠的消磨下,中間我們也休息了不少次。 第一個休息點是蕃薯寮休息區,小小的不大,旁邊有一間店在營業,在高點設置涼亭供人觀賞兩側山谷,如果走到道路邊緣往兩側看,不由得對平地勃然而起的山谷感到敬畏。兩側都設有走道可以沿著山壁往谷裡走,可惜時間並不多,沒有時間好好的去走走看。 接著的第二個休息點是新社梯田,這裡感覺得出來是高度經過規劃的小觀光區,可以看到許多稻草藝術,從基礎的稻草人,到各式各樣的茅草屋都有,而且這裡的稻米田間的道路規劃良好,相當適合在這裡拍一些網美照片。 過了新社梯田後,我們去了一個一般會在西半部嘉義去的行程,北迴歸線紀念碑,我們則是在東部去,可能算是大眾景點的關係,周遭停滿了各種遊覽車,還有各類小吃攤販,我們只有簡單拍個照就走了。接著途經八仙洞,八仙洞目前好像只剩下三個還是四個洞可以觀賞,抬頭看了看還要再爬上爬下,在時間體力以及情報考量下,我們便直接路過了,下次有緣在好好逛。 八仙洞不遠處便是三仙台,三仙台是我們預計行程上的大站,便下車用腳踏實的走過去。三仙台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地方,看起來像是在距離陸地不遠處硬生生長出一個島來,島上還有各種奇石分布,如果沒有特別去讀他的地質歷史,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在各種巨大的石頭上面還可以看得到屬於海漂植物的棕梠類植物,不僅讓人好奇,如果這些植物不是人為帶上去種植的話,這些岩石是否是從海平面上短時間受到造山作用而突然升高的呢

2019台灣環島紀錄(上) Cycling Around Taiwan(1/2)

前記:本來打算環島回來兩三天寫完,沒想到除了第一天睡得不錯之外,第二天肚子痛,第三天做模型做到甲苯中毒心悸手麻睡不好,第四天雨下太多濕氣太重全身過敏,第五天喝了薑黃粉茶而心悸不止,接著還要忙系所博覽會變拖到現在了。 2019 ,機車環島簡記 我是個對於旅遊蠻無知的人。 活了二十年,除了畢業旅行和回娘家,我幾乎沒踏出高雄市的土地幾次。 也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就是很老梗的 --- 小時候家境不好。旅行對我來說是個奢侈的享受,既花時間又花錢,因此沒有必要的時候,我都是窩在家裡或圖書館裡,最多就是騎車腳踏車在高雄市市區內晃晃。 二十二歲的六月,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畢業的時節,我雖然還沒畢業,不過也該給自己 " 到下一個階段的 " 覺悟了,恰巧我們家要第二次家庭旅行,恰巧家人有請到很多天的假,恰巧哥哥提出了要不要環島的概念,我們便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帶著剛要半百老母騎車環島,同時也是我自己的成年禮。 第一天在西半部的台一一七一九上奔馳,上半午一路是宜人的好天氣,騎車十分舒適,衝去了國聖燈塔。國聖燈塔是台灣本島的極西點,位於台南魚塭與田園深處,強烈的風化沉積作用使得這一帶就像沙漠,有沙丘、沙谷和漫天黃沙。國聖燈塔的地基看起來相當簡陋,只有一做簡單的高台墊起。北上騎到台中的時候,我終於真正認識到地理課本上所謂的 " 台中是台地地形 " 這一回事,進入台中前會先經過一路爬坡,爬過好幾座山,接著路過台中的工業區,在下降進入台中市區,這是過去坐火車時完全不知道的經歷。下半午則是晴時多雲偶陣雨的天氣,好巧不巧一直碰到偶陣雨淋雨了多次,雖然有穿著雨衣,不過行李微濕,鞋襪則是慘不忍賭,且第一天我們所住的是背包客棧,沒有適合的烘乾手段。晚上預定的行程是逢甲夜市,不過長途騎車體力已不支,只逛了一下就回去睡覺了。 第二天開始則是拜訪親戚的行程,天氣不錯,先是拜訪在附近的阿姨,再回到外公山上的橘園,然後便一路衝向台北,環島的前兩天就跑完三分之四的西部,由於西部較容易到達,可以之後再來玩,便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西半部。晚上則是在台北逛 " 寧夏夜市 " ,運氣還不錯剛好有聯絡到北上台北的兩個 " 學長 " 一起逛,不過因為人生地不熟被網路消息誤導

書報討論(一)報告文章原文翻譯:HAL® exoskeleton training improves walking parameters and normalizes cortical excitability in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J Neuroeng Rehabil. 2015 12: 68

本文為書報討論所報告論文原文翻譯,適合具一定生物學基礎的人閱讀。 若內容中有漏譯、誤譯等情況歡迎留言或是來信告知 本篇硬度相對高,因此沒有打算寫成科普型式文章 論文原文為非付費論文 內容引用請引用原始論文,個人想法與結論部分來自文內證據支持,其餘部分無證據或文獻支持 僅供個人紀錄與參考 個人想法與結論 1.體重支撐訓練 (Body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 對脊髓損傷 ( 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效果顯著,如果配合適當輔具效果更好。 2.成對脈衝體感誘發電位 ( paird-puls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ppSEP) 可以作為大腦皮質性興奮性的測量指標 3.目前不少研究指出,復健改善的程度和距離受傷的時間長度沒有顯著統計關係,也就是說如果發生SCI,可以等到傷口完全好了再開始復健,不用擔心神經上復原的復健時效性(不存在) 4.受傷後會出現皮質區反映向內移(往根部移動)的趨勢,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嘗試在失去刺激後重新找回刺激。 5.訓練後異常興奮的大腦皮質會回復標準值,可能是因為訓練使神經有接收到適當的刺激 6.小腦活化程度可能比較可以作為復健前後的身體能力差異神經性因素指標 7.中樞神經還是有一定的可塑性 僅供個人紀錄與參考 脊髓損傷傷患使用 HAL 外骨骼訓練使行走能力提升及皮質神經興奮性正常化 譯者: 唐乃禹 HAL® exoskeleton training improves walking parameters and normalizes cortical excitability in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J Neuroeng Rehabil. 2015 12: 68 Authors : Matthias Sczesny-Kaiser, Oliver Höffken , Mirko Aach , Oliver Cruciger, Dennis Grasmücke , Renate Meindl , Thomas A. Schildh